近日,一篇名为《我潜伏上海“名媛”群,做了半个月名媛观察者》在网上引发热议。
这篇文章的作者称,自己花500块潜入了一个上海名媛群,经过半个月的观察,名媛们的真实生活,却让这位作者大吃一惊。
本以为,上海名媛就像《三十而已》中“太太圈”的年轻版,她们气质优雅、举止得体,闲聊的都是奢侈品,分享优质的人脉资源,结交的都是各界精英,但事实却非如此。
在一些社交平台,总能看到很多所谓的名媛晒魔都顶级下午茶。然而这份昂贵的下午茶,原来是6人拼单凑成的,然后每人拍照发朋友圈,展示自己精致的生活。
还有5000/晚的魔都顶级酒店,名媛们时不时的去住上几天。然而这种酒店房间,也是几十个人拼成的,每人花200元左右,就可以在朋友圈“住上”顶级酒店。一身做工精良的浴袍,端着红酒站在明亮的落地窗前,俯视魔都的灯火璀璨和外滩的江景,名媛气质油然而生。
就连名牌包、衣物等,都是能够拼团的,俨然是一个线下版的拼多多,不过产品是共用的。
可就是这样的名媛,却瞧不起开奔驰宝马的男人。
其实,这些所谓的名媛哪里是什么名媛,她们就像最近热播剧《亲爱的自己》中的顾晓菱,明明只是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平凡女子,可能她们有不错的姿色,所以不甘平凡,想要以美貌作为翅膀,飞上枝头变凤凰。
为了结交社会名流,商界精英,她们想方设法的包装自己,把自己包装成名媛。就如剧中的顾晓菱,明明是一个爱吃肥肠、爱看八卦的普通女子,却要花上十几万去学什么艺术鉴赏。
这种行为,其实说得通俗一点,就像商品的包装,无法提高产品质量,为了卖一个好价钱,就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。
只是,本以为顾晓菱这样的女子只是戏剧的塑造,现实生活中难以遇见,可是却没想到比比皆是。
这种现象,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和爱情观,当女子把自身当成商品、筹码一般,来换取更好物质生活,不得不说令人感到悲哀。
这篇文章引发热议以后,果不其然,引发了一场群嗨。许多评论都是一种“原来如此”的庆幸,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,而庆幸的背后,又何尝不是欲望无法满足的焦虑和低落,看到自己羡慕的人原来是拼团的,不禁心中平衡。
当然,大部分网友都是清醒,这些所谓的名媛,不过是一群被欲望迷失双眼想走捷径的人罢了,充其量是个网红群。
能够称之为名媛的,首先是要出名的女子,她们拥有一定的财富和人脉,跻身名流,经常出席一些高端的交际场所。就如未凉之前的范冰冰,倒是可以称之为名媛,还有何超琼、张天爱等大家族出身,又具有很高曝光率的女子,才称得上名媛。
那位作者把文章中群里的人称之为名媛,不过是讽刺罢了,并非是说真的名媛是这样生活的,而是撕开了那些伪名媛的遮羞布。
文丨小五 纳兰泽自媒体编辑部